董希源,1964年生于福建省诏安县,1984年至1986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学院美术专业班。现任福建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长、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常委。主要学术活动:1986年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1987年在福州举办个人画展;1996年应邀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并举办作品展;2001年参加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奖,入选第十五届全国新人新作展,参加迎奥运全国中国画展并获铜奖,董希源中国画巡回展在漳州市、广州市陆续举行;2002年参加西部中国画邀请展并获优秀奖,全国工笔花鸟画展获优秀奖,在佛山市、顺德市、清远市举办个人巡回画展。主要学术著述:《董希源画集》、《董希源作品精选》、《董希源山水画选》、《董希源花鸟画作品选》等。
溪山流泉
幽壑松云
烟雨江畔
云松青远
源远流长
初日照高林
春山多秀木
秋云横山
神泉
天寒红叶稀
飞云流泉
行穿崖壁
天籁
云卧溪山
春水绿浮山
长天晓日跃龙门
清流碧水望远山
滔滔云海壮山河
锦绣河山美如画
松壑云瀑
孁泉百道飛涼雨
黄山烟云
松壑云瀑
春山秀木叠清泉
黄山写真
黄山写真
黄山写真
千峰巍峨群山秀
瀑近春风湿
(李梨根据网络资料编辑收藏)
董希源1964年生于八闽大地,9岁起跟随舅父习画,自幼便打下了扎实的国画基础。1986年,他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后,通过研摹古今名家,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绘画的笔墨精华及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
当今,一些人抛弃中国文化传统,用一些前卫的形式取悦观众。董希源说:“这种时尚换来的只不过是一阵短暂的掌声。绘画不能赶时尚,只有全身心地学习研究传统,才能有所创新。”董希源做到了。
董希源决不画应景之作。当许多人游走于各种笔会、展览谋名得利时,他更多时候是在工作室中潜心创作。他对每一幅画都十分在意,无论是卖、是赠还是捐,只要自己不满意,断不出手。
希源的画风游弋于南北两派之间,因此作品引出的情趣和意境,真是饶有神韵。他的作品以“虚静”为充实,远观静寂、空灵,近看则温馨、和谐。
——浙江画院艺委会委员 姜宝林
希源善于把自然与笔墨交融为一,其“心必物役”的痕迹在他的作品中若隐若现。
——中国美协展览部负责人 胡宝利
董希源是有“真功实能”的,不仅在工笔写意,山水花鸟各方面都做了探索,的确下了真功夫。作品画得比较放松,在处理“笔墨”和“丘壑”上也做了很深的探索,在当今重笔墨轻丘壑的山水画创作风气下,他的“笔墨”与“丘壑”并重是有积极意义的。希源的路子是值得肯定的。
——《美术观察》副主编 李一
董希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每个局部都画得很认真、很深入,能沉住气,冷静下来,非常执着,所以每一幅画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画了那么多作品,非常难得。他更不是急功近利,画几幅就想跳出来,而是不断探索,不断深入,追求自己的画风,这种精神很可贵,值得学习。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杨启
评论